釉上彩:其實所謂的釉上彩,就是先燒成白釉陶瓷器,在白釉上進行彩繪或者是貼花后,再入窯經600-900℃溫度烘烤而成,用手觸摸會有明顯的凸出感,紋樣稍凸出,操作較釉下彩簡便,但是畫面光亮度較差,長久使用后易磨損變色;工藝簡便,燒成時間短,成品率高,勞動生產率高。
釉中彩:與釉上彩的制作工藝是一樣的,燒制的溫度不同,即在燒成的白胎上進行彩繪),彩燒溫度為重1060-1250℃,彩燒時間為90-100min。釉中彩在高溫快燒的條件下,制品釉面軟化熔融,使這種新顏料的顆粒滲入釉內,當冷卻后釉面封閉,花色便沉浸在釉中使外觀變得滋潤恍月,細膩晶瑩,頗有釉下彩的效果。同時也解決了陶瓷器鉛毒的危害。
釉下彩: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,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繪制各種紋飾,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,入窯高1200-1400℃一次燒成。燒成后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,表面光亮柔和、平滑不凸出,顯得晶瑩透亮。它的特點是色彩保存完好,經久不退。成品率低,成本較高。